市文广新局2017年度工作要点
(一)深入推进文化惠民重点工作有效实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加强群众文化基础建设。按照省、市加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推进《辽源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辽源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积极做好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小广场、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逐步推进乡镇、村(社区)两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二是继续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组织全市文艺创作、演出单位创排二人转、拉场戏、小品等剧(节)目,拟举办“2017年辽源市文艺作品剧本讨论会”和“辽源市首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演出活动,遴选优秀剧(节)目参加全省艺术节汇演。同时,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谋划创作出更多触动灵魂、震撼人心的好作品。三是不断丰富城乡文艺舞台。围绕春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组织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艺院团等单位通过春节晚会、送春联下乡、秧歌展演、文艺汇演、广场演出、送演出下基层(送戏下乡)等形式深入开展文艺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等“送欢乐下基层”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四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全地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全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不少于6000场。组织做好2017—2019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工作。组织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单位做好市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东辽河文化艺术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农直通车、社区汇演、文艺晚会、书画展、书法笔会、文化志愿服务、免费开放培训、辅导等工作。组织图书馆开展好全民阅读、免费开放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读书演讲、知识竞赛、讲座、培训等活动。
(二)深入推进城市历史文化研究发掘,全面提升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一是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支持,继续开展龙首山考古发掘工作,探究龙首山古城的年代、性质及遗迹保存状况,积极申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市级及东辽县文物部门要争取与省考古所、吉林大学联合对东辽河上游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厘清东辽河上游古代文化在历史上的沿袭、地位、作用及价值;指导帮助东丰县打造皇家鹿苑及吉林省历史文化名村(小四平镇小四平村)历史文化项目建设。加强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搞好宣传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非遗知识,增强保护意识,扩大辽源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继续推进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大对重点案件跟踪督办力度。根据国家和省文物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监管机制。完善各级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即做到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专门的保护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加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提升我市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水平,真正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推进矿工墓、七一古城和龙首山文物保护规划的修改、完善和审批等后续工作。三是丰富展陈内容,促进文物展示利用。矿工墓、博物馆和战俘营展览馆加快文物搜集工作,拓展文物展出形式和手段,增添展陈内容,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组织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文物知识,增强公众对我市历史文化认同感;推进战俘营展览馆文物定级和三级展览馆申报工作;积极与辽矿集团进行沟通,征集有价值的矿山设备,加快《西安煤矿史》编著工作。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矿工墓4A景区设施,并积极申请安防工程资金,早日开展安防工程建设;加大战俘营环境整治力度,科学进行园区规划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快博物馆新馆展馆建设,推进内装及展陈设计与布展工作,提升展览馆人防、物防标准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协调快速科学发展,探索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一是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配合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做好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扶持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文博会和东博会,宣传推介辽源特色文化品牌。二是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东丰农民画、东辽满族剪纸、显顺琵琶、东霖草编等文化企业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进一步拓展辽源特色文化品牌传承和影响,加快市场化、商品化步伐。三是支持文化与科技、金融等行业合作。制定印发《辽源市文化领域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支持文化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市场占有率。推进文化企业与开放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争取政策性金融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四是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进我市旅游景观区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节庆的吸引力。
(四)深入推进全民体育、竞技体育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城乡群众体育健身氛围。一是完成好国家、省局各项活动和工作安排。积极参与省体育局群体处、体育总会(社体中心)所组织的各项群体活动;完成2017年健身路径配备和安装工作,积极申报2017年新建体育场地设施;组织我市人员参加国家、省局组织的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以及健身气功站点骨干人员的培训。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抓好辽源市冬季全民健身系列活动、“6·18全民健走日”、“全民健身百日行”、“8月8日全民健身日”、2017年“全国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等活动,同时要继续开展全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速滑、毽球、羽毛球、武术、健身气功等单项体育协会的赛事活动;扎实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市、县(区)每年监测样本量争取达到本区域人口的千分之三。三是深入推进训竞和青少年体育工作。做好参加2018年省十八运备战准备工作,根据各项目运动员近两年的参赛成绩,预判我市运动员在省十八运比赛中夺金点,在现有柔道、乒乓球等优势项目确保夺金的前提下,争取跆拳道、武术套路、武术散打等项目有所突破;深入我市各级体育传统校、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指导、调研,督促工作开展;做好2017年省青少年、传统校各项比赛的报名、组队、参赛工作。四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南部新城开工建设多功能健身中心(包括滑冰馆、足球场、轮滑场、篮排球场、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项目),在全民健身游泳馆南侧建设多功能运动广场(包括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可拆卸多功能健身中心);在龙山区建文体活动中心,建銮驾山健身步道;在西安区建独立工矿区全民健身中心(辽源市西安区独立工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东丰县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在东辽县建综合体育馆,筹划建设东辽县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辽河源镇至金州乡)和白泉镇至乌龙山健身步道。
(五)深入推进“放管服”政府行政职能改革,切实提高各监管领域安全有序繁荣发展。一是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压缩时限,提高提前办结率,方便群众办事,活跃全省文化市场。利用“一张网”及“全流程” 推动网上行政审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学习,做好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在信息共享、数据互通等方面更好发挥审批服务的功能作用。二是严格依法监管文化市场。做好重大节点和重要节假日期间的执法工作,部署开展违法违规互联网活动查处工作。加大对无证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和惩处上网服务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提高办案数量,注重办案质量。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三是继续做好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的管理。以省局“管理创新,提效兴业”专项活动为契机,按照《吉林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管理体系。四是抓好“扫黄打非”的宣传、信息上报和案件查处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邮运出版物进境渠道和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全面净化出版物市场秩序。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发挥好基层力量,筑牢“扫黄打非”工作的根基。
(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干部队伍管理及党建工作基础。一是增强“四个意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引领、理论武装,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细化目标任务,加强检查、督促、考核、评比,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二是围绕“四讲四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以巩固和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为契机,以“四讲四有”标准为准则,以为民服务为落脚点,强化党员责任意识。坚持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党支部学习为重点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党员开展学习研讨。开展好“三会一课”,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支部和党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提高,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三是转变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工作载体。转变老思路,开拓新思维,以免费对外开放、举办各种惠民文体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结合实际开展党员挂牌上岗、主题党日、警示教育等活动。按照不同类型支部特点,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按需服务为原则继续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建立党员志愿者“送文化下基层”常态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从基础抓起,从支部严起,明确职责,发挥作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